第(2/3)页 于是明瑾脑海中出现一副画面:一个被折腾的乱七八糟的灶台前,一个中等身高的少女手足无措的拿着干草和火柴,脸上灰扑扑的,衣服上也弄得灰扑扑的…… 明瑾不理会看笑话的系统,有点尴尬的将手里的干稻草交给小梅,看着小梅一下子就将火点着了…… 整顿饭,明瑾就一直跟着小梅身后,学着怎么烧火,怎么用大灶做饭,炒菜…… 饭菜刚做好,门外就传来了声响。 “小梅啊,今天做什么这么香啊?”是一个淳厚爽朗的男人的声音。 “杂粮粥,红薯……还有野菜的味道。晓兰,今天我们有好吃的了,第一天下地,一会你多吃点。”另一个听着像是中年妇女的声音响起。 “好的。谢谢,刘大叔刘大婶,你们一家人真好。”应答的应该是被唤作晓兰的女孩。 “爸妈,还有晓兰姐,你们快过来吃饭啦。”小梅听到声响往外喊了一声,就招呼着明瑾将脸擦擦准备吃饭了。 没一会,几人就进来了,看到明瑾的时候,还惊讶了一下,然后跟明瑾寒暄了几句,大家便开始吃饭。 吃饭饭,可以休息一个小时,下午等吹哨,便又要出工。 知青们被分到了乡下,条件好一点的,会有固定的知青点居住,条件不好的地方一般都是寄宿在老乡家。 但被选中的老乡家,一般都是比较忠厚老实的人家,明瑾住的这一家姓刘的人家,就是这样的人家。除了忠厚老实的两夫妇外,他们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,女儿就是小梅,儿子叫刘大福,这个时候应该是去给村里运水去了,这个村子已经很久没有下雨了,附近的河水都干了,他每天要走十几里的路才能找到水源。 这些都是从小梅那里得知的。 与明瑾一起被分配过来的还有一个叫冯晓兰的女知青。 原主跟冯晓兰的关系不是很好,除了嫌弃对方家庭成分不好外,还因为赵天明对冯晓兰格外的好,所以看她里外不是人。 而冯晓兰也不十分看不起这个总爱缠着赵天明,还时不时一副高高在上教育别人的官二代,既高傲又娇气。 所以就算两人同在住一屋,两人都没有什么交流。冯晓兰也不管下午明瑾要不要出工,在她眼里明瑾就算不下地也一样不会缺了吃穿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