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3.小皇帝VS摄政王(27)-《快穿之女配撩汉忙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因为整治过了一批人之后,官场上空出了很职位,说来也巧,今年刚好也是科举取仕的一年,在开春之前,会试和殿试的议程也被提了上来。

    每三年一次科举,每次取仕三百名。

    “今年科举录用名额再增三百,着礼部、户部负责办理。”明瑾看着交上来的科举章程,将自己的想法一一说了出来。

    等明瑾最终拍板之后,新的章程被传到了大明各个府县,以及皇城的告示栏上。

    新的科举章程不仅是录用的人员增设了一倍的名额,考查的项目从以往单一的八股取仕到多元化发展。

    由于考虑到八股取仕由来已久,一下子改革可能会引来天下学子的抵制,明瑾在保留以往的科举之外,增设了除了四书五经等老一套的考究以外的其他“六艺”的考试。

    而这里的“六艺”就不是以往的君子六艺之类的六艺了,而是工艺、农艺、园艺、禽艺、厨艺、商艺等等,分别对应的是手工创造、农桑手艺、养殖业、商业等等这些,凡是有所特长的都可能会被录用为官。

    这告示一出,就在各层阶级中炸开了。

    学习传统四书五经的学子们最先开始反对这样的改革,说要他们这些寒窗苦读的读书人与一群三教九流的人一起参加科举,这不是有辱斯文吗?还有就是那些满身铜臭味的商人也配与他们相提并论?岂不是让大家都沾染上满身铜臭?

    像这样的话,从明瑾决定改革科举开始就一直有人再说,明瑾当时是这么说的:什么是三教九流?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,怎么读四书五经可以考状元,其他行业就不行了?还说“有辱斯文”,难道这个世上还有人不吃饭不穿衣,不需要农商工艺这些了?还说商人满身铜臭味,人家还说读书人满身酸儒味呢,君子爱财取之有道,只要是合法合理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得来的钱财,就值得所有人尊重。

    朝堂也是尊重读书人的,读书人的地位也只会越来越高,越来越好,但读书人不是区别于其他行业的职业,反倒是各行各业都可以有读书人,都应该读书,当然这里说的读书,不仅是说读四书五经也可以读农书,工艺书,律例等等有用的书。

    而且她增设这些选官的名目,不是要限制大家学习四书五经,而是让其他行业的人才得到鼓励,让百花齐放,共同建设更美好的家国……

    明瑾的一番话已经流出,其他阶层的人大为赞扬,纷纷歌颂当今圣上是难得一见的明君,很多社会地位底下的阶级都觉得这样的机会难得,都争着抢着打算好好考出个成绩,争取能成为朝中的一员,对某些读书人的狭隘嗤之以鼻,一时之间,大明上下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。

    更有不少商人都压着自个家孩子勒令他们拿出看家本事,有些甚至还准备自己亲自上阵,在他们这一行中,虽然钱财来得快,但社会地位一直处于底层,任谁都能来轻贱他们,而他们却还要笑着受着。他们容易吗?然而现在改变这种现状的机会就摆在他们面前,他们能不积极能不支持吗?

    就连街头上那些小乞儿,也都想通过这次的选拔,希望能得翻身的机会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这次特殊的选拔考试被安排在了二月科举之后的次月举行。来自大江南北的能人巧匠在得到地方考核通过之后,会得到所在地颁发的路引和证明,这些人会带着这些证件涌向大京城。
    第(1/3)页